水头石材“反卷”口播稿:荒料切小了卖,小众赛道藏大商机
【镜头切入水头石材城大板展厅,语速稍快带亲切感】经常来水头买石材的朋友肯定有同感:一进市场,满眼都是规规整整的大板,从矿山拉来的荒料,切成1.8米×2.4米的标准薄板,铺得满地都是,挑花色、问价格,这是行业几十年的老规矩了。但今天咱们要探的这家厂,偏偏不按常理出牌——同样是正经荒料,人家不做大板,反倒切成小块散着卖!到底玩的什么花样?走,咱们进去看看!【镜头转向企业厂房,工人分装小料场景】老板李姐(化名)正盯着工人打包,见着我就笑:“别人都嫌切小料费工,我偏要做,现在啊,这‘小生意’反倒成了我的独门优势!”
【语气加重,引出核心模式】一、反套路打法:荒料“化整为零”,专做“小料生意”
【镜头特写李姐,模拟采访视角】我问李姐,好好的荒料为啥非要切小?她倒实在:“2018年就感觉不对了,大板市场卷得厉害!同一款大理石,隔壁比你便宜5块钱,客户立马就走了。”【停顿,切换回忆语气】转机是帮一个做雕刻的朋友找料,朋友为了做个茶盘,硬生生买了整块荒料,自己切的时候不仅浪费了大半,还切坏了一块,心疼得不行。李姐当时就琢磨:“大家都抢着做大板蛋糕,我能不能反过来,把荒料直接切小了卖,给那些做小物件的客户‘送现成的’?”
【镜头扫过切割车间,配解说】这个想法一落地,就成了她的核心打法:不做大板,专门把荒料按“小场景需求”精细化拆分,卖“小料坯”——不是大板切剩的边角料,是正经荒料直接切小!李姐给我算过一笔账:“传统切大板,荒料利用率也就60%-70%,有小裂纹、带点弧度的地方全当废料扔了。我们按小料切,这些‘废区域’全能用得上,利用率直接冲到90%以上!”
【镜头跟拍荒料切割过程,边拍边说】你看这块意大利米黄石荒料,工人正按订单拆分:先切10块30厘米×50厘米的方块,这是福州一家家居厂订的,用来做茶盘底座;剩下的再切成10厘米长、2厘米宽的条料,供厦门的马赛克厂拼花;最后连碎料都不浪费,收集起来加工成1厘米见方的颗粒,卖给做石材饰品的小作坊。【镜头对准分类货架】李姐指着货架上的十几个品类笑:“从雕刻专用的方料,到桌面嵌条的条料,再到马赛克颗粒,最小的料包就拳头大,没有一块荒料会浪费,连碎末都能攒起来做文化石涂料!”
【切换轻松语气,用客户证言佐证】二、小众赛道的底气:客户说“这才是我们要的”
李姐常说一句话:“蚊子肉也是肉,但得把‘蚊子肉’做精了。”大板市场靠走量赚钱,她偏靠“走精”站稳脚跟,这话对不对,客户最有发言权。【镜头转向雕刻匠人陈师傅,模拟街头采访】泉州本地的陈师傅做石材雕刻十几年了,是这儿的老主顾,手里拿着块青玉石小料跟我说:“以前做个摆件,得自己买整块荒料,光切割工具就花几千,切坏一块就亏好几千!现在直接买现成的坯料,尺寸刚好配我的模具,成本降了一半,效率翻了倍,上个月做的石材香薰底座,还被文创店包销了!”
【镜头切换到马赛克企业采购张经理,职场干练语气】厦门一家做高端马赛克出口的张经理也来了,她的话更直接:“我们做出口的,要同花色、同厚度的小颗粒料,以前找大板厂要边角料,花色杂、尺寸乱,损耗率高达30%!现在直接给李姐发尺寸清单,她按要求切好送货,损耗率降到5%,欧洲的高端订单都敢接了,去年采购量翻了三倍!”
【镜头回到李姐,总结优势】其实这优势的核心,就是“懂小众需求”。李姐的团队专门做了调研,把客户需求分成三类:做雕刻异形的,要高平整度的小料;做家居摆件的,要纹理完整的方块料;做装饰马赛克的,要尺寸统一的颗粒料。【李姐出镜说话】“不是盲目切小,是客户要啥我切啥,按需定制才是小众赛道的底气——别人嫌麻烦不做的,我做好了,客户自然找我!”
【镜头拉高,俯瞰水头石材城,转入行业剖析】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问:小众赛道真的有必要吗?咱们聊聊水头石材的现状——大板市场做了几十年,同质化太严重了,大家都卖差不多的板,只能拼价格,利润越压越薄。但你发现没,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天然、个性化的东西,就像天然木材比人造板金贵,天然石材做的小家居、小摆件,也比合成材料有质感、有价值。很多木材手工的玩法,其实都能复制到石材上,这就是小众赛道的机会!
【放慢语速,引出启发】三、给行业的一点启发:把“小”做透,就是“大”机会
李姐在水头做了15年石材,见证了从卖荒料到卖大板的变迁,她的一句话我特别认同:“很多人觉得小料生意不上台面,但天然石材的价值,不只是‘大而整’,更在独一无二的纹理。一块做不了大板的小料,做个摆件就是独一份的,客户愿意为这份天然感买单!”【镜头特写办公室里的石材马赛克山水画】你看她办公室这幅画,就是用各种荒料碎料拼的,这就是“变废为宝”最直观的例子——把别人眼里的废料,变成有价值的产品,既提升了原料利用率,又翻了好几倍附加值。
现在这家企业,已经有200多家稳定客户,覆盖雕刻、家居、文创好几个领域,小料的单价比同材质大板高20%-30%,净利润率更是大板的两倍。【镜头转向镜头外,像和观众聊天】其实不止石材行业,很多行业都在卷同质化,但李姐的故事告诉我们:内卷的时候,与其挤破头抢大众市场,不如退一步看看小众需求。所谓差异化,不是喊口号,是把别人忽略的需求挖透,把别人嫌麻烦的事做好。
就像水头的石材,大家都做大板,你偏偏把荒料切小了卖;别人嫌小生意赚得少,你偏偏把服务做精、把利用率提上去。到最后你会发现,蚊子肉攒多了也是大块肉,小众赛道做透了,就是别人抢不走的优势。【结尾镜头:企业厂房里整齐的小料货架,配画外音】所以啊,不管做什么行业,与其在红海里卷,不如在蓝海里沉下心——把“小”做扎实,就是最稳的“大”生意。今天的探厂就到这,你觉得这种“反套路”玩法怎么样?评论区聊聊!
